看了一本好書, 會和誰分享, 我喜歡把精彩的部份留下, 和未來的自己分享~
國際貨幣的特權
1.銀行與企業不須付擔換匯成本與避險成本(如遠期合約的成本)或匯兑風險.
2.鑄幣利潤(seignorage), 美國聯邦鑄印局(Bureau
of Engraving and Printing)印百元鈔票的成本只有幾分錢, 但其他國家卻要提供一百美元的實際貨品和服務來換取這一張鈔票.
3.外部赤字, 美國支付的外債利息比其對外投資報酬率低2~3%,
藉此產生外部赤字, 讓進口超過出口, 消費量超過生產量, 而不會增加積欠世界各地的債務. (流動性溢酬)
4.美國在金融海嘯發)生的前幾年經常帳接近GDP的6%, 由於經濟擴張和央行增加美元的外匯準備, 它們不得不為美國的外部赤字提供低廉的融資, 結果是開發中國家的偩窮民眾資助美國的富有家庭.
5.危機加強了美國的國際金融地位, 金融危機時投資人認為劇烈動燙的時候美元是最安全的貨幣, 投資人逃進了最具流動性的市場, 也就是美國公債市場, 使得聯邦政府能以低利率借入龐大資金.
6.美國的債務是以美元計價, 美元若貶值自然不受影響, 美國的對外投資在轉換為美元後更有價值.
美元仍為主要交易貨幣的理由
1.金融市場的深度與流動性
(不確定的時代, 投資人最重視流動性), 交易量大, 交易成本低.
2.美國不會爆發通膨, 穩定性是國際投資人及官方投資人(特別是中央銀行)評安全貨幣的重要條件.
3.沒有可替代的貨幣. (在位優勢)
歐元的問題:
1.沒有政府的貨幣.
2.整體歐元區的經常帳是平衡的, 但整體分配不均, 北歐儲蓄太多, 而南歐太少.
3.希臘債務無法持續下去必須做債務減記
4.西班牙銀行沒有充份資本, 需要挹注公共資金
5.義大利薪資太高, 必須減薪來恢復國際
競爭力
6.德國因低匯率享有強力出口榮景, 必需將財政資源轉給其他成員.
7.缺乏歐盟等級的銀行監管機構, 現有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 但其需要實權, 建構更多的共同體預算
8.為了可以治理其財政聯盟, 需要加強歐洲議會的權力和能力.
9.人口正在老化, 人口淨生育率只有0.75%.
•加速的人民幣:
1.2010年人民幣跨國交易獲准後的第一個完整年度, 交易金額為七百八十億美元,
2011年第一季用人民幣支付貿易的年化金額達兩千兩百億美元, 成長三倍.
2.中國與日本達成一項協議, 建之一個市場讓出口商接受人民幣付款並直接轉換成日圓. (外國企業樂於收到人民幣, 預期其價值會愈來愈高.
3.簽署雙邊貿易協定, 以人民幣做交易.
4.金融開放並鼓勵其成為準備貨幣:
a)2010/8,
允許核准的境外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投資中國債券市場
b)在中國投資的企業及國內的非金融機構可以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並利用這筆資金投資大陸.
c)2011年底, 中國放手允許境外人民幣購買中國股票.
5. 日本的日本國際協力銀行可以在中國銷售人民幣債券.
……………………………………………..
……………………………………………..
……………………………………………..
有興趣到書店走走, 一本好書總讓人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