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原來這才是心理學 -- 植木理惠 著 / 孫玉珍 譯

看了一本好書, 會和誰分享, 我喜歡把精彩的部份留下, 和未來的自己分享~

ü最好的廣告詞就是禁播”.  布瑞姆 (Jack Brehm) 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 人會希望能夠自由決定自己的意見和態度. 如果受到脅迫, 就會產生恢復自由的動 機, 而布瑞姆將這種動機稱為心理抗拒”.

ü      艾伯特. 班度拉 (Albert Bandura 1925~) 加拿大的心理學家, 為研究社會學習理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1990年提出自我效能的說法, 主張毎個人都希望靠自己的能力管理自己.

ü      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只要堅信就能夠實現的現象.

ü      初始效應: 第一印象建立之後很難修正, 反而還會逐漸放大.

ü      確認偏誤乃指依照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和信念觀察他人, 收集對自己有用的情報,  忽略或無視於相反的資訊, 強化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的現象.

ü      初次見面就談論工作是非常危險的事, 剛見面時絕對不能省略閒聊因為它能夠表現你的人情味, 之後即使犯錯, 也比較容易得到原諒.

ü      凱林 (George Kelling) 美國的犯罪學家, 1972年參加美國警察財團法人協會的巡邏活動經驗, 讓他提出破窗理論”.

ü      凱瑟( Kees Keizer) 荷蘭的社會心理學家. 田野調察後指出, 只要附近有塗鴉存在, 隨意丟棄垃圾和竊盜案件的數量就會增加兩倍以上.

ü      PM理論和領導能力: 目標達成功能(P: performance), 與群體維持功能(M: maintenance)並用者有較佳領導能力.

ü      隱形界線及個人空間(personal space), 男生如廁 1. 隔壁有人如廁. 2. 隔一個位置有人如廁. 3. 獨自一人如廁結果顯示一的時間最長受試者愈想快離開廁所, 結果時間愈長.

ü      操作制約日常生活中擅長掌控他人的人, 如果對方的行為符合期待, 就大肆讚美. 但如果對方的行為不如預期, 則以視而不見代替責備.

ü      “控制的錯覺”:  認為自己選的比較好例如將顏色由深到淺的口紅整齊的擺在一起, 人們就會覺得其中一種顏色可能適合自己, 而想購買.

ü      習得性無助: 就算努力也沒有用而喪失鬥志.

ü      戴西 (Edward Deci) 美國的心理學家, 為研究內在動機的第一人. 1995年指出戴西效應: 針對因自我意願或欲望等內在動機產生的行為, 提供獎勵等外在動機, 破壞內在動的現象, 又稱為過度辯證效應”.   在提供獎勵時有二個重點, 第一是必須在適當的時間提供, 第二是提供的獎勵必須要有程度的區分.

ü      記憶達人怎麼記: 只要知道為什麼, 就不會忘記. 例如: 肚子餓的男人打領帶, 只要知道是為了進入高級餐廳就不容易忘記.

ü      從對話中產生的建構式記憶”: 愛沙尼亞的心理學家托爾文將受試者在實驗者的誘導下, 創造出記憶的內容的現象稱 為建構式記憶”.

 ü     睡眠者效應 : 一般來說, 傳遞訊息者的可信度遇高, 就越有說服力, 而可信度低者, 說服力自然也跟著降低. 不過即使可信度低, 隨著時間拉長, 訊息的傳遞者和訊息各自獨立之後, 反而因此提高可信度.
…………………………………………….....................................
…………………………………………….....................................
…………………………………………….....................................


有興趣到書店走走, 一本好書總讓人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在號子遇到凱因斯 (Keynes and the Market: How the World’s Greatest Economist Overturned Conventional Wisdom and Made a Fortune on the Stock Market) -- Justyn Walsh 著 / 周沛郁 譯

看了一本好書, 會和誰分享, 我喜歡把精彩的部份留下, 和未來的自己分享~

u文字是思考者攻擊不思考者的武器, 本來就該有點瘋狂. --- 凱因斯, <國家自足> (National Self-Sufficiency)

u1919<和平的經濟後果>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 出版, 描寫巴黎和會.  “若我們刻意使中歐因乏, 筆者大膽預測, 報復之舉將十分劇烈…….”

u….我真正引以為傲的, 不是擁有財富, 而是得到財富的精明技巧….---Ben Jonson,英國劇作家. <狐坡尼> (Volpone)

u傳說, 邱吉爾曾說: 每次我問六個首席經濟學家問題, 都會得到七個答案---其中兩個出自凱因斯先生.

u1919年八月, 凱因斯在給母親的信中寫道: 金錢真奇怪….只要具備一點點額外智識和特殊經驗, 錢財就這麼滾滾而來, 完全不合常理.

u1925年當時財政大臣邱吉爾決定讓英鎊重拾金本位制度, 凱因斯極力反對這項措施, <邱吉爾的經濟後果>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Mr. Churchill) 中凱因斯認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十年來英鎊其實已經貶值, 但國內專家不願接受, 堅持使英鎊維持強勢地位, 可能使英國出口商定價過高, 銷量降低, 造成失業, 進而危及經濟. 不過卻乏人問津, 在倫敦時報的投書中黯然寫道: 和金融版面的主編辯論財政改革之事……就像六十年前和主教辯論達爾文主義.

u1920年代早期許多歐陸國家受大戰摧殘, 勉強支付賠償金, 通貨膨脹嚴重, 德國政府印鈔的速度過快, 使德國面臨惡性通膨, 1922年要價不到200馬克的麵包, 到了192311, 卻賣到2000億馬克.

u1920年代中期, 史密斯認為普通股固有的複利效應, 是當期企成普通股崇拜的關鍵因素.


u大家用同樣的方式思考, 等於沒人在思考---巴頓將軍 (George S.Patton)

u詹姆斯. 索羅斯基 (James Surowiecki) <群眾的智慧> (The Wisdom of Crowds) 書中解釋 : 獨立性對理性的快策十分重要, 原因有二: 第一, 能使犯的各種錯誤之間沒有相關性; 個別判斷錯誤, 只要錯誤並未有系統地指向同一方向, 就不會毀了集體的判斷. 第二, 獨立的個體, 較可能有新的資訊, 而不是大家早已熟悉的陳舊資料.

u食人族的神是食人族, 十字軍的神是十字軍, 商人的神是商人. –愛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 <論行為> (The Conduct of Life).

u 他們說我瘋了, 我說他們才瘋了, 媽的, 結果他們人比較多. – 納撒尼爾. (Nathaniel Lee), 英國復辟時期劇作家, 瘋人院病患.

uGreater fool, 只要我不是最後一個接手的傻子.

u股市是經濟學或是心理學?

u歐文.費雪身為新古典經濟學家, 專業領域為理性市場研究, 卻在1930年股市高峰借錢買蘭 德公司股份, 損失約當今日的一億美元, 費雪破產, 請求耶魯大學買下他的房子, 再租給他.

u凱因斯認為行動, 大膽與冒險精神才是經濟問題的解藥. 他不認同古典經濟學家將景氣轉壞視為達爾文主義的例行大掃除, 認為表現不佳的企業藉此篩掉是好事. “長期的觀念會誤導當前事件. “長期來看, 我們都難逃一死. 若風暴來襲時, 經濟學家能做的只是告訴我們: 風暴過後就會風平浪靜. 那麼他們為自己定下的任務未免太簡單, 太沒價值了. – 凱因斯, <論貨幣改革>.

u1932, 美國部隊在麥克阿瑟和喬治. 巴頓將軍指揮下, 由初次執行武裝衝突的艾森豪協助, 以刺刀, 坦克, 和催淚瓦斯, 粗魯地清除了美國國會大廈前的臨時帳篷; 那是幾千名戰場老兵求政府援助的遊行.

u凱因斯認為資本主美所受最大的威脅來源, 並非其他革命理論, 他曾說他讀資本論時把它當成偵探小說, 想找裡面有什麼講道理的線索, 卻從沒找著”. 而是積極宣示對現存制度效忠的人. “我們政治家陳腐的智慧, 根據的是一度真實, 曾部份正確的假設; 但這些假設的真實性卻與日俱減. 我們得為了新時代創造新的智慧.  -- 凱因斯, <勸說集>
……………………………………………..
……………………………………………..
……………………………………………..

有興趣到書店走走, 一本好書總讓人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

囂張的美元( Exorbitant Privileg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ollar and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 Barry Eichengreen 著 / 黃仲華 譯

看了一本好書, 會和誰分享, 我喜歡把精彩的部份留下, 和未來的自己分享~

國際貨幣的特權
1.銀行與企業不須付擔換匯成本與避險成本(如遠期合約的成本)或匯兑風險.
2.鑄幣利潤(seignorage), 美國聯邦鑄印局(Bureau of Engraving and Printing)印百元鈔票的成本只有幾分錢但其他國家卻要提供一百美元的實際貨品和服務來換取這一張鈔票.
3.外部赤字美國支付的外債利息比其對外投資報酬率低2~3%, 藉此產生外部赤字, 讓進口超過出口, 消費量超過生產量而不會增加積欠世界各地的債務. (流動性溢酬)
4.美國在金融海嘯發)生的前幾年經常帳接近GDP6%, 由於經濟擴張和央行增加美元的外匯準備, 它們不得不為美國的外部赤字提供低廉的融資, 結果是開發中國家的偩窮民眾資助美國的富有家庭.
5.危機加強了美國的國際金融地位, 金融危機時投資人認為劇烈動燙的時候美元是最安全的貨幣, 投資人逃進了最具流動性的市場, 也就是美國公債市場, 使得聯邦政府能以低利率借入龐大資金.
6.美國的債務是以美元計價美元若貶值自然不受影響, 美國的對外投資在轉換為美元後更有價值.

美元仍為主要交易貨幣的理由
1.金融市場的深度與流動性 (不確定的時代, 投資人最重視流動性), 交易量大, 交易成本低.
2.美國不會爆發通膨, 穩定性是國際投資人及官方投資人(特別是中央銀行)評安全貨幣的重要條件.
3.沒有可替代的貨幣. (在位優勢)

歐元的問題:
1.沒有政府的貨幣.
2.整體歐元區的經常帳是平衡的, 但整體分配不均, 北歐儲蓄太多, 而南歐太少.
3.希臘債務無法持續下去必須做債務減記
4.西班牙銀行沒有充份資本, 需要挹注公共資金
5.義大利薪資太高, 必須減薪來恢復國際 競爭力
6.德國因低匯率享有強力出口榮景, 必需將財政資源轉給其他成員.
7.缺乏歐盟等級的銀行監管機構, 現有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 但其需要實權, 建構更多的共同體預算
8.為了可以治理其財政聯盟, 需要加強歐洲議會的權力和能力.
9.人口正在老化, 人口淨生育率只有0.75%.

加速的人民幣:
1.2010年人民幣跨國交易獲准後的第一個完整年度, 交易金額為七百八十億美元, 2011年第一季用人民幣支付貿易的年化金額達兩千兩百億美元, 成長三倍.
2.中國與日本達成一項協議, 建之一個市場讓出口商接受人民幣付款並直接轉換成日圓. (外國企業樂於收到人民幣, 預期其價值會愈來愈高.
3.簽署雙邊貿易協定, 以人民幣做交易.
4.金融開放並鼓勵其成為準備貨幣:
a)2010/8, 允許核准的境外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投資中國債券市場
b)在中國投資的企業及國內的非金融機構可以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並利用這筆資金投資大陸.
c)2011年底中國放手允許境外人民幣購買中國股票.
      5. 日本的日本國際協力銀行可以在中國銷售人民幣債券.

……………………………………………..
……………………………………………..
……………………………………………..


有興趣到書店走走, 一本好書總讓人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富國的糖衣 :揭開自由貿易的真相 (Bad Samaritans :The Myth of Free Trade and the Secret History of Capitalism) -- Ha-Joon Chang 著

看了一本好書, 會和誰分享, 我喜歡把精彩的部份留下, 和未來的自己分享~

ü1961, 在結束韓戰的八年後, 韓國的人均收入是八十二美元, 是當時的迦納一百七十九美元的一半都不到.

ü三星公司在一九三八年以出口魚類, 蔬菜和水果起家, 19501970年代主要業務是製糖和紡織品. 1974年才進軍半導體業務.

ü1961年朴正熙將軍政變, 連續贏得三屆選舉, 應該在1974年下台, 但他不願交出政權, 1973年啟動重工業計劃. 以美元計算, 1972~1979人均所得增加了五倍, 出口增加了九倍, 1977年時人均收入達到1000美元. (獨裁不一定會影響經濟發展).

ü新自由經濟主義是十八世紀由亞當史密斯所提出, 其相信在自由市場無限制的競爭是組織經濟最好的方式, 但有些新自由主義者支持的事情當中, 舊自由主義者是不支持的, 如專利權, 或中央銀行對銀行發行票據的壟斷.

ü富裕國家政府以金援預算和進軍其國內市場為餌, 使開發中國家採取新自由主義. 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提供這些國家的貸款是有條件的 (1982年第三世界的債務危機), 就是要求這些政府採取新自由主義政策.

ü並不是所有採取保護和補貼政策的國家都會成功, 但今日富裕的家都是世界上最具保護色彩的國家. 1841, 德國經濟學家弗里德里.李斯特批評英國自己透過高關稅和大量的補貼方式攀上經濟的巔峰, 卻鼓吹其他國家採取自由貿易政策.

ü國家之所以貧窮, 並不是因為人民懶惰; 而是應該說, 他們的人民之所以懶惰”, 是因為貧窮.

ü日本豐田原以紡織機械起家, 1933年時正式進入汽車製造業. 日本政府於1939年驅離了通用和福特汽車, 1949年動用中央銀行(日本銀行)的資金救援豐田, 1958年皇冠首度出口到美國, 但是以失敗收場. 如果日本政府在1960年代初期採用自由貿易政策的主張, 就不會有現在的淩志.

ü1870年至1913年間, 第一段全球化的故事, 在英國霸權下發展的貨物, 人力和資金的自由流通, 在很大的程度上靠的是軍事力量而不是市場實力.

ü 1870年至1913年間, 亞洲(不包括日本)的人均所得成長率只有0.4%, 在非洲地區則是0.6%, 西歐的對應數字有1.3%, 美國則為1.8%, 其中拉丁美洲國家, 當時已經恢復關稅自主權, 這段時間的成長速度和美國一樣快.

ü    19601970年代, 開發中國家的人均所得年成長率是3.0%, 其中中國和印度保護主義更強的國家成長率更大, 拉丁美洲也有3.1%, 但是自1980年代實施新自由主義政策之後, 成長率便減半, 拉丁美洲國家僅有1/3. (富裕國家從3.2%à 2.1%).

ü    新加坡已經實施自由貿易, 且極度依賴外國投資, 但其國有企業部門規模之大, 在世界是名列前矛. 新加坡房屋發展局供應85%的房屋, 且幾乎所有土地都是政府擁有.

ü    不是無條件的與全球經濟整合, 而是以國家願景為基礎, 有策略地逐步融入全球經濟.

ü    智利於19752003年間的平均國民生產毛額年增4%, 是新自由主義的模範生, 1982年爆發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 整個銀行業必須化為國有才能免於崩潰, 1990年代也利用資本控制, 順利減少短期資金的流入. 但在過去的三十年裡, 國家已經失去很多製造業, 變得過度依賴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的出口產品.

ü    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的治理結構嚴重偏向富國利益, 因其決策基本上是按照國家的股本而定, 這意味著富國集團控制了60%的表決權, 而在國際貨幣基金裡, 十八項最重要的領域需要有85%的多數才能決定. 美國擁有17.35%的股權, 可以單方面否決任何不喜歡的提案.(日本6.22%, 德國 6.08%, 美國與法國各有5.02%).

    世界貿易組織是採取一國一票, 但這些選票從來都沒有用處, 在各個部長及會議, 所有重要談判都是以只限受邀人士為基礎, 而受到邀請的也只有富國和一些不能忽視的大型開發中國家.

……………………………………………..
……………………………………………..
……………………………………………..

有興趣到書店走走, 一本好書總讓人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價值投資之父 葛拉漢論投資( The Rediscovered Benjamin Graham) -- Janet Lowe 著

看了一本好書, 會和誰分享, 我喜歡把精彩的部份留下, 和未來的自己分享~

證券業蓬勃發展對銀行体系的影響(loans on scurities).

膨脹資產 (stock watering:股票灌水) or 膨脹盈餘 (write down:減記).
1.膨脹盈餘中如: 固定資產減記為1美元, 則可刪除折舊費用提高獲利 .

清算及購併中 管理階層和股東的利益沖突.
1.未來營運虧損會用盡現有的現金
2.通常是無力償還的公司才進行清算(too late).
3.董事們通常與高階主管有深厚的情誼
4.體制不健全的公司繼續營運是一大災難( 生產過剩, 讓其他公司喪失獲利的機會犧牲股東利益)
5.好公司購併差公司, 損及好公司的股東利益.

優先股股價和有形資產價值的關係

IBM本益比的故事(普通股中商譽的價值)

身為分析師, 你要做你可以做得好的事, 而且只做那些事.

雙層市場(Two-tier Market)
1.左邊本益比高因為投機性高.
2.右邊本益比高因投資性高高性用評等機構投資人造成( 大筆錢需處理, 流動性好, 崇拜績效)

本益比的倒數與債券的利率有關

葛拉漢-紐曼基金公司註冊商標的方法是, 以低於公司營運資本價值(working capital value)的價格買入該公司的股票.

股市可能擁有雅芳的完整訊息, 但卻欠缺評估這些資訊的下確判斷力.

盈餘增加是由未分配獲利的再投資而使淨值增加所致.

通膨的影響
大筆資金投資於有形資產的問題
1.若把數十億美元的大筆資金投資在不動產以外的有形資產一定會帶動價格水平上漲並且產生典型的投機性循環, 最終則是無可避免的崩盤.

機構投資人未對價格波動及合理股價有所貢獻
American Airlines 1970 (盈餘-1.3, 股價13)à 1972 (盈餘0.2, 股價49.84)à 1973 (虧損4500, 股價7.5), 機構投資人持股由430萬股增持到670萬股, 再到1974年的570萬股.

……………………………………………..
……………………………………………..
……………………………………………..

書中最讓我銘記在心的是這一句話 " 千萬不要嘗試將證券分析與市場分析結合 ", 切記!

有興趣到書店走走, 一本好書總讓人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