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最後的先知: 穆罕默德 ( Mohammed 570 ~ 632) -- 李笠 著

這是一本兒童讀物, 在念給孩子聽之後, 還是情不自禁做了筆記~

u穆罕默德出生於阿拉伯半島西部的麥加城(Mecca). 阿拉伯半島的商人, 運貨物去埃及, 敘利亞等國, 或是運貨物回阿拉伯半島, 不是沿著紅海海岸線, 就是走崎嶇難行的山路, 不論走那一條路, 麥加都是必經之地.

u古銳氏 (Quraysh), 屬貝都因人, 阿拉伯部落之一四千多年前就住在此半島, 貝都因人分為很多氏族, 古銳氏是最大的一支, 古銳氏又分成許多部落, 由部落中的族長統理所有事物. “哈希姆族(Hashim), 是古銳氏屬下的一支.

u卡巴天房 Ka’aba, 伊斯蘭教聖殿, 位於麥加. 是亞伯拉罕 Abraham (舊約聖經中的先知, 伊斯蘭教裡稱為易卜拉欣)和兒子實瑪利 Ishmael建立.

u阿拉 Allah, 當時的阿拉伯半島是多神信仰, 穆塔里布所說的阿拉是百姓們所信仰, 古阿拉伯萬神中的主神阿拉, 與穆罕默德所傳布的真主阿拉不同.

u麥加的孩子長久以來定居在城市裡, 已經慢慢遺忘以前在沙漠和大草原求生的本領. 為了鍛鍊孩子適應大自然的體魄, 以及氏族在艱困環境裡奮勇求生存的勇氣, 並學習部落間互助的精神, 因此, 麥加貴族有當孩子出生後不久, 交給游牧人撫養, 等到五歲時才領回家來的習俗.

u阿敏 Amin, 意為忠誠者, 由於穆罕默德溫厚, 忠實的個性, 得有此美稱.

u黑色聖石 天房外門前的一角有一塊黑玄石, 象徵古阿拉伯萬神中的主神阿拉, 據說是大天使加百利賜給亞伯拉罕的.

u拉山 Mount Hira, 據說穆罕默德在此第一次聽到大天使加百利傳布阿拉的教示.

u阿拉 Allah, 惟一的真主之意. 是伊斯蘭教對的稱呼, 並非有個神叫做阿拉.

u大天使傳達阿拉教義合穆罕默德的夜晚, 稱為布告之夜(Laiat-ul-Qadr), 穆罕默德所誦之的即是古蘭經(Qur’an), 原意為讀誦之物”, 最初是用高聲唱誦的. 直到第三代哈里發時才用文字記載下來, 為了紀念這個特別的日子, 伊斯蘭教訂定從此日起之後的一個月為齋戒月”, 除了孕婦, 病人, 年長者, 旅人上戰場的士兵不, 所有穆斯林在白天一律禁食.

u伊斯蘭 Islam, 為絕對順服阿拉之意.

u穆斯林 Muslim, 伊斯蘭教信徒的稱呼, 意為全心全意歸順真神阿拉的人.

u麥地那 Median, 阿拉伯文為首都的意思, 原名為亞實里布(Yathrib), 穆罕默德於西元622716, 由麥加遷至此處. (稱為希吉拉 Hijra, 即遷徙之意). 後來此日為伊斯蘭教的元旦. 伊斯蘭曆採陰曆制, 一年有三百五十四天, 伊斯蘭曆的第一個月稱為Muharram , 意為聖月”.

u清真寺 Mosque, 伊斯蘭教的禮拜堂. 清真寸圓形屋頂上的新月標誌, 就是象徵穆罕默德布告之夜的上弦月.

u聖戰  Jihad, 出自阿拉伯語詞根 Jahada, 另譯為吉哈得”. 為了保衛伊斯蘭教而起的戰爭, 專指與異教徒的戰爭, 伊斯蘭世界內的戰爭不能稱為聖戰.

u阿里 Ali, 穆罕默德的堂弟, 穆罕默德的女兒法蒂瑪嫁給他, 是第四任的哈里發. “哈里發繼任者, 代理者的意思. 最初是指接替穆罕默德的阿布貝克, 後來成為伊斯蘭教的統治者的稱呼.

u阿拉法特 Arafat, 相傳為穆罕默德辭別演說的地方.

穆斯林必須實踐的五功, 唸功 (Shahadah), 拜功 (Salat), 課功 (Zakat), 齋功 (Sawm), 及朝功 (Haji).

……………………………………………..
……………………………………………..
……………………………………………..



有興趣到書店走走, 一本好書總讓人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你就是不了解你兒子( Real Boys: rescuing our sons from the myths of boyhood) -- William Pollack 著 / 邱珍琬 譯

看了一本好書, 會和誰分享, 我喜歡把精彩的部份留下, 和未來的自己分享~

Ø社會期盼母親們割掉圍裙”, 因為我們相信切斷聯繫是很重要的, 甚至是由男孩變成男人的過程中的關鍵", 這種不必要的脫離”, 造成許多男孩子覺得孤單, 無助, 對自己的懦弱覺得可恥, 因此就偽裝自己的情緒, 甚至是真實的自我.

Ø許多青少年男孩(就像青春期女孩一樣) 遭受著自信心低落與認同的危機, 甚至就一個學習者言, 男孩子的自尊比女孩子的更脆弱. 一般來說女孩子們還可以在私底下告訴其他人有關自己的痛苦與不安全感; 相反的, 男孩們可能會表現出很虛張聲勢或誇張的樣子, 就像是一面盾牌用來隱蔵內心深處的沒有自信.

Ø男孩信條置男孩與男性於性別的緊身衣中, 認為應該獨力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不應該伸手向人求助的, 也因此他就不能與愛他, 渴望與他有人性溫暖接觸的人們有親密的關係.

Ø如何接觸到面具的背後:
ü學著配合孩子自己的歩調, 接納他的心情. “適時沈默症狀”,男孩本身需要自己設定時間, 去決定在開口分享感受之前, 需要沈默多久
ü以行動來連結. 不要催促孩子坐下來跟我們分享感受, 加入他喜歡的活動, 讓他覺得親近安全可以去分享他的感受.
ü藉由告訴他們我們自身經歷的故事, 協助他們把面具摘掉.

Ø研究者發現嬰兒自初生到幾個月大時, 男嬰比女嬰更能表達自己, 但是當男孩到達就學年齡時, 他們許多情緒表達的能力已經喪失, 甚至己經隱而不形, 第一個原因是: 在培養強硬男孩的過程中, 小男孩對於脆弱, 害怕與絕望的感覺覺得有罪惡感. 第二: 採用分離的手段, 強調男孩子要在年幼時就與母親在情感上分離, 第一次是在六歲左右, 然後是青春期. 事實上, 男孩子在潛意識底下渴望與人聯繫.

Ø協助男孩子重新聯繫:
ü至少一天一次, 給你的兒子全心全意的注意
ü鼓勵孩子表達出所有的感受
ü當一個男孩子表達了脆弱的情緒時, 不要嘲弄或斥責他.
ü在跟孩子說話時, 不要使用羞辱的字眼
ü公開也慷慨地表達你的關愛與同情
ü讓孩子知道他們不需要表現得像雄偉的橡樹一樣.
ü為他創造一個廣義的男性楷模

Ø關於男孩迷思背後的真象:
ü迷思一 : 天性與睪丸素酮勝過教養. 真相是: 男孩子的行為受關愛他的人的影響勝於天生遺傳的因素.
ü迷思二 : 男孩子應該像男孩子. 真相是 : 有很多方式可以成為男孩子 -- 多樣化的男性氣概.
ü迷思三 : 男孩子是有毐的 -- 反男性. 真相是: 男孩子是有同理心的.

Ø男孩如何與人聯繫:
ü相對女孩, 他們較少用語言文字的方式表現關愛, 他們用行動. 如是幫別人做事, 或和別人一起做事, 做可能的動作協助朋友或所愛的人脫困.

Ø母親協助兒子變成男人, 與社會傳統醒對親密的母子關係的疑懼下好相反, 如果讓母親覺得自己是有力量的, 就連帶地會讓她們的兒子也有力量.

Ø許多在成功成人關係中所需要的技巧, 竟然是我們不敢教給下在成長中的男孩子的, 這些技巧像是聯繫關係的技術 (同理心, 協調與妥協), 而不是競爭; 有依賴, 脆弱, 與分享困擾的能力, 而不是咬緊牙關, 獨自處理傷痛.

Ø適時沈默的男孩徵狀 (timed-silence syndrome): 當男孩子自尊受到重擊, 或是覺得傷心失望的時候, 最先的反應是退縮, ,獨自療傷. 如果母親在這個時候以關切的問題詢問他, 只會讓他覺得更丟臉, 更退縮也更生氣. 在許多情況下, 只有在他有時間自己坐下來審視傷口之後, 他才會準備好回過頭來, 談論這個問題.

Ø如何保持親密, 同時讓他準備好面對真實世界:
ü跟兒子公開談論男孩信條, 並且在他反抗男孩信條, 也成功了的時候, 全力支持他.
ü教導其他人男孩信條所存在的問題.
ü討論關於妳愛的男人與為什麼妳愛他們的方式, 來教導妳的兒子所謂的男子氣概, 另一方面, 要小心不要說妳不喜歡周遭的男人, 而讓妳兒子覺得很困惑.
ü父母責任的輪替: 給孩子一個訊息, 那就是同理與照顧不只是女人的工作”, 而嚴格與強悍也不只是針對男人而言, 自然而然地, 男孩子會變得更有彈性, 對他自己的男性認同也會更覺自信.
ü當妳兒子受傷了, 不要遲疑, 直接去問他是不是想要談談 並等到他準備好要跟妳談的時候.
ü如果兒子拒絕跟妳談, 不要羞辱他.

Ø真正的父親: 父子間的同理關係
ü他是誰比他做什麼更重要: 重視你兒子是這樣一個人”, 而不是做了什麼”, 也就是說, 不是因為你希望兒子擁有哪些特質或特殊能力而愛他, 而是因為他已經擁有的特質與能力, 而這些是自然天成的.
ü支持母親: 並不是指在她管教兒子時保護她而已, 而是一位尊重母親給兒子愛, 不會羞辱兒子接受母親的愛的父親.
ü避免擔任守門人員般的母親: 有時候雙親中一個人出面獨自處理就是最好的, 妻子無意識指正, 常會讓黨父親的覺得自己很丟臉, 不受歡迎, 也因此就逃避了與兒子下一歩的聯繫 (特別是沒有受到自己父親關照過的爸爸們).
ü自由的去發展你自己的遊戲, 教導, 關愛兒子的型態, 不需要跟別人比較.
ü不要作警察爸爸: 只有照顧者”, “玩伴與老師兩類父親對孩子有正面的影響.
ü表現出來而不是用說的: 例如, 告訴你的兒子不要看電視, 去做功課”, 效果比較差, 倒不如自己不看電視, 而當他在做功課時, 在他旁邊讀一本書陪他. 這樣可以避免了看起來是讓對方屈從或自己是施恩者的模樣.
ü真正的男人表現出自己的情緒: 讓兒子了解, 象徵一個成熟男人的標記是, 一個男人知道自己的缺點, 也需要別人的愛與支持.

Ø青少年的嚴酷考驗: 成長, 變化與性慾
ü父母親與兒子可以公開討論有關性的議題, 去體會親子之間的親密感我們兒子所感受到的痛苦與孤寂會大大減少.

青少年在自己身邊物色偶像或楷模. 一般而言, 他們對家中的良師最為景仰, 遠比其他的人物還要欽佩.
……………………………………………..
……………………………………………..
……………………………………………..

有興趣到書店走走, 一本好書總讓人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快樂在家工作指南 -- Paul and Sarah Edwards 著 / 王明華 譯

看了一本好書, 會和誰分享, 我喜歡把精彩的部份留下, 和未來的自己分享~

十項解決問題的建議:
Ø利用名片, 信紙, 信封傳達專業的形象
Ø增設業務專用電話, 與私人電話分開
Ø親切愉快的接聽電話
Ø獨立的辦公地點, 最好有獨立的辦公室
Ø固定作息時間, 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和家人
Ø設定每天的工作目標, 不要因為其它的事情拖延
Ø文件及辦公設備不可隨處堆放
Ø每天至少走出屋子一次. 記住, 你的家是一個基地, 不是監獄.
Ø取得家人, 客戶的支持.
家庭式企業五種創業方式:
Ø循序漸進. 保留原來的工作, 把新的事業當作副業, 等時機成熟再辭掉舊職
Ø兼職. 在創業初期, 找一份兼差的工作, 保障基本的收入.
Ø滲透. 把原來的雇主變成第一位主要客戶.
Ø尋求支援. 在創業初期, 找一份足以支付六到十二個月費用的資金來源
Ø緊縮預算, 依靠配偶的薪水過活, 直到營運歩上軌道.
塑造專業的形象:
Ø設計獨特的商標, 印在名片信紙信封及帳單上.
Ø讓支票替你說話, 支票印上公司名稱, 支票上的金額用打字.
Ø採用高級紙張
Ø自信積極的態度
在家上班可能遭遇的問題:
Ø爭取合理的待遇. (薪資, 假期, 升遷, 設備及器材)
Ø佣金制
Ø期約制
Ø在家上班的條件
Ø保持連繫
Ø要求公司支援
Ø可能產生的家庭衝突
區隔居家與工作的方法:
Ø明確地畫出工作空間
Ø訂定明確的工作時間
Ø學會說: 不行, 我現在要工作
Ø設立業務專線電話, 下班之後使用答錄機
Ø穿上特別的服裝
Ø工作室有獨立的出入口
霍桑效應: 人們在變換工作之後, 效率更高, 例如暫時離開你的工作.
改變觀念的方法:
Ø問自己: 我為什麼要拼命工作, 想得到什麼? (賺足夠的錢, 將來舒服過日子, 出人頭地, 不落人後…)
Ø除了拼命工作之外, 是否可以用其它的方式達到目的?
Ø發揮創造力, 想出三種達成目標的方式.
Ø是否願意改用這些方式, 代替過度的工作?

Ø執行有沒有困難.
……………………………………………..
……………………………………………..
……………………………………………..

有興趣到書店走走, 一本好書總讓人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

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What Would Google Do? -- Jeff Jarvis 著

看了一本好書, 會和誰分享, 我喜歡把精彩的部份留下, 和未來的自己分享~

新關係:
1.讓顧客變夥伴, 給消費者控制權, 大家就會去用. 
新架構:
1.發揮專長, 然後連向全世界
新的公開性:
1.你的產品就是你的廣告, 顧客是你的廣告代裡商.
新社會:
1.組織是一種商業模式(Facebook: 社群本來就存在, 給它們優雅的組織, 幫忙社群做得更好)
新的經濟:
1.大量的小眾經濟誕生(mass-of-niches economy). (Get small, think big.)
2.後稀少性經濟(post-scarcity economy)-稀少帶來控制權, 能控制稀少資源的人就可以決定價格將不再存在, 取而代之是如何在豐富性上找出商業模式. (死路-廣告代理商)
3.禮物經濟(只需開口”) ?
4.無數小眾市場相加就是大眾, Google稀釋了品牌價值, Google 沒有訂下廣告價格, 而是透過關鍵字的競標, 讓市場決定價格.
新的商業現實:
1.把成本中心轉換成利潤中心
2.你賣的東西限制住你嗎
3.許多人買東西都會先到亞馬遜查詢, 這就是品牌和價值.
4.想清楚你在那一行
新態度: 發見信任的價值
1.Google 永遠活在Beta
2.Flicker照片如何排序
a.照片的互動能量 (評論, 轉寄, 下標籤, 連結
b.以有影響力使用者為核心
c.反向社交分析
……………………………………………..
……………………………………………..
……………………………………………..

有興趣到書店走走, 一本好書總讓人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