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一開始吸引我的部份是作者在自序中寫道:”全球經濟就像
Werner
Heisenberg 提出的uncertainty
principle (測不準原理)類似, 愈精準預測全球經濟的未來, 事實發展就更不可能符合你的預測.
“ 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一個透明市場的證券分析師在分析市場而不干擾市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一.政策阻礙成長
中國前景令人堪憂 (限制)
ü條件收歛的差異
(處於同一個收歛類別的國家會隨著時間演變, 而使得人均所得趨於一致): 因為貿易開放程度和創業難易度, 中國和美國並不處於同一個收歛類別.
u儒家思想是影響中國經營實務的最大勢力: 被統治者服從統治者及年輕人必須學習年長者的教誨使得中國自行創業及採納新構想不容易.
u中國歷史: 為了統一並實現偉大中國的夢想, 中國人民需要不容許意見分歧的強大統治者. 中國企業常將權力集中在某個強人手中, 中國企業的成長策略也反映出這種不同王國整合成更強商國的故事. 規模最大的企業, 透過吞併規模較小的對手, 但如果某家企業成為地位無法動搖的產業領導者, 那這家企業根本沒有誘因從事創新.
u複雜的官僚體系, 政府依舊是本身最大企業的最大股東, 缺乏透明公開(如: 中國上市公司發行的股權可能多達五種), 使得官員貪污.
ü作者認為中國的經濟成長會比預期更快邁入成熟階段, 屆時的成長率將比世界經濟大國的成長率要低, 人口成長率也低, 使得中國即使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也不易維持.
二.內部經濟落差大
歐盟生存面臨困難 (限制)
ü一九五一年成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 可說是歐盟的第一個化身, 希望藉由形成經濟共同體, 做為維持和平的工具.
ü成員國之間在貪污程度, 經商容易度, 經濟自由, 預算看法, 日後財政債務和景氣循環等方面有極大的差異: 如2008年金融風暴, 在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後, 希臘的經濟成長2.9%,
義大利卻萎縮1.0%,
沒有那一貨幣政策能同時適用這二個國家.
ü貪污程度
: 根據國際透明組織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顯示, 以廉潔程度來說, 斯洛維尼亞在全球排名第二十六, 保加利亞卻排名七十.
ü經商容易度
: 世界銀行的排名中, 愛沙尼亞排名第二十四, 捷克排名第七十四(希臘第一百零九).
ü創業容易度
: 世界銀行的排名中,捷克排名第一百一十三, 且平均來說, 公司結束營業的程序需要六年才能完成.愛沙尼亞只需三年.
ü景氣循環
: 經濟體特質不同, 羅馬尼亞有30%的人口務農, 斯洛伐克只有4%務農, 匈牙利的出口比例超過GDP之半, 拉脫維亞只佔GDP的三分之一.
ü許多新進成員國未徹底進行經濟改革: 如: 立陶宛和斯洛伐克在世界銀行2004年的調查中, 其經商容易度在全球排名第十七和十八,
2010年下降為二十六和四十二.
ü人口老化: 工作者於人口老化的國家必須負擔更多稅, 便會考慮是否該移民其他國家, 而造成國家的所得及稅收更進一歩減少.
ü政權常常變動使得退休金給付改革及經濟改革等不易執行.
三.強國寡佔資源 小國經濟任其宰割 (阻礙)
ü經濟型殖民的興起: 開發中國家未必有能力將生產的產品出口全球最大市場. 當開發中國家有辦法讓本身的產品出口時, 這些產品通常是世界各地迫切需要的商品, 例如: 礦產, 金屬和燃料, 然而貪腐的政府通常讓這些錢讓政府高官中飽私囊. 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 奈及利亞三千億美元石油收入經過三十年就消失不見.
ü政客通常選擇在位期間得到最多好處的策略: 掌握貴重資源的開發中國家有幾種方法利用本國資源. 第一, 利用本身不足的人力和技術將資產對本身的經濟做出實質的貢獻(漫漫長路). 第二, 接受IMF, 世界銀行或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提供的資金和專門技術協助(通常有附帶條件). 第三, 允許國外投資人進駐, 成立合資企業或甚至出售國家資產. 這種選擇極具吸引力, 因為政府不用出半毛錢就有錢可以拿, 馬上得到好處而不是後繼者得到好處, 而且貪污可是讓他們採取這種做法的額外動機.
ü實例: 東帝汶和伊拉克的政府在剛掌權的幾年內就出售油田開發權給西方國家及巴西石油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公司取得數十億美元. 安哥拉已將大批的農田賣給外國投資者. 德國帶北非興建太陽能電廠. 沙烏地阿拉伯去巴基斯坦和蘇丹尋求土地和水資源. 柬埔寨是南韓的目標之一, 有時候柬埔寨農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地被政府賣了, 直到被驅離才恍然大悟.
ü南非已將自己本身經濟影響力擴及非洲, 也正被中國殖民.
2008年年底時, 有一千家中國企業在南非辦理登記, 總投資高達五百億美元, 而且在2009年時, 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南非的第一大出口市場.
ü資金流入對被殖民人的影響: 短期內人民可購買的物品和服務的數量不變, 突然出現的錢用來購買同樣數量的物品和服務, 造成物價上漲. 若無法將其變成人民福祉, 則有可能引發暴動. 挪威將銷售石油的所有收入進行國外投資.
ü富裕國家必須將自由市場, 財產權和保護投資人的經濟制度引進開發中國家, 並創造雙贏, 否則政權輪替或政治不穩時, 將殖民者也會變成輸家.
ü
四.人才遷移難控制 經濟成長將趨停擺 (阻礙)
ü經濟成長需要用到二種資源: 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 補充人力資源可以在國內培養, 或是從國外進口, 但國內培養要花幾十年的時間, 從國外引進人力是比較迅速省時的方法.
ü許多富裕國家都面臨人口老化, 債務高築的狀況. 政府只有二種選擇, 一是違背諾言, 無法償還債務或提供退休給付, 二是允許移民進入, 藉由增加稅收基礎的做法分攤掉部份負擔.
ü不管是高階的技術人才及勞動階級, 似乎都對富裕國家較有利. 現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和南亞地區擁有大學歷者的移民率比擁有高中歷者的移民率高出八倍. 如果移民變得更容易, 甚至受到鼓勵, 貧富懸殊的情況會更加惡化.
ü解決辦法: 第一: 富裕國家開放市場讓貧窮國家的產品得以進入, 使得技術人才有機會留在本國工作(但財政陷入赤字的富裕國家財政會更惡化), 第二: 貧窮國家應開放人民到外國唸書並增加本身技能, 然後鼓勵他們回國. 第三: 直接和個人合作, 富裕國家可以延長技術工作者的簽證, 讓技術工作者接受教育和訓練, 條件是這些工作者之後必須返回祖國.
五.政權轉移頻繁 政策多變難適應 (阻礙)
六.效法美式銷售 創造獲利榮景 (機會)
七.整合協調開放市場 中間商獲利穩難取代 (機會)
八.WTO
逐漸瓦解 區域聯盟為未來貿易趨勢 (機會)
九.生活型態改變 新金融中心成投資焦點 (機會)
十.黑市越顯龐大 投資難避風險 (風險)
十一.遏止暖化所費不貲 各國經濟負荷加重 (風險)
十二.政治考量阻撓 經濟成長遭犧牲 (風險)
……………………………………………..
……………………………………………..
……………………………………………..
有興趣到書店走走, 一本好書總讓人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